首页 |  山东要闻 |  新闻调查 |  乡村振兴 |  国内国际 |  医疗保健 |  房产装饰 |  新闻时评 |  社会民生 |  教育培训 |  消费维权  

王金成:乡村振兴入民心 “穷村”上瓦泉的蜕变之路

来源:鲁讯网   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8/9/21 15:55:16


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上瓦泉村村书记王金成

山东是农业大省,在山东淄博,提起有机农业,就不由得想到博山镇的上瓦泉村。而一提到上瓦泉村,又不由得人不想到“有机书记”王金成。这位“有机书记”将上瓦泉的有机果蔬以高价卖到了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的超市里,带领上瓦泉完成从“穷村”到“经济强村”的完美蜕变!

上瓦泉村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南部深山区,地处博山、沂源、莱芜三县市交界处,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。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,耕地1360亩,山林地2200余亩,土地可利用面积13230亩,虽然辖区水土资源丰富、生态环境优美,但传统种植业一直是主要经济形式,多年来经济发展落后。

2009年,为了一改上瓦泉村的贫穷面貌,进城挖金并卓有成就的王金成回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。他立足村情实际,带领合作社成员大力发展有机农业,不断完善全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对村内河道、老旧住宅进行综合治理,推动全村乡村游、农家乐的发展。

王金成曾表示,一定要做真正的有机农业,他利用置换新土的方法解决有机农业发展土壤3年转换期的问题。为尽快实现种植,将自己的挖掘机和,村里搞运输的运输户,通过共同个人垫资几十万挖土运土垫土地,在一个月内便高效完成了300亩土地的客土更换任务。而后新建起100亩的韭菜大棚、200亩的草莓大棚,建韭菜大棚56个、草莓大棚28个,当年获利100余万元,全村村民发展韭菜和草莓大棚的热情空前高涨。

为进一步规范,带动韭菜、草莓产业发展,于2009年8月5日成立淄博博山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,立足产业优势,加快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,以富硒农产品、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作为合作社的发展方向,初步形成集生产、销售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发展体系,合作社社员收入进一步提高。合作社在制定项目过程中按照“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”的发展思路,本着“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要求”的原则,建设“科学化管理、产业化经营”的标准化管理的富硒种植基地,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杜绝化学合成肥料及药物的使用,通过有机肥及生物制剂来改善土壤条件及生态环境。为保证食品安全,在合作社生产基地安装监控来检测整个生产过程,同时安排检测人员定期巡查草莓、韭菜种植过程,同时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、郭岩宾教授作为有机生产技术指导,为规范管理和安全生产合作社与成员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,合作社并制定了有机草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、有机韭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,合作社统一管理、统一服务、统一销售,为了给合作社社员提供良好的服务,提供社员生产经营水平,定期对社员进行学习、培训,培训内容有农村的方针政策、涉农法律法规、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、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知识、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、合作社相关的生产技术等。王金成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社员都必须有农事记录,而且记录生产全过程,合作社技术员定期对弄湿记录进行检查,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和整改意见。同时为每个种植户办理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,使每个农民都变成了法人和经纪人。好酒也怕巷子深,为了将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,王金成马不停蹄的省内外的各大农产品展销会,将上瓦泉有机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。

2011年,王金成进一步扩大了上瓦泉有机农业产业规模,投资300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建设温控大棚。2012年对13公里生态路网道路硬化,投资300万元。2013年投资146万元建标准化钢架草莓大棚10个、2014年投资156万元建标准化钢架草莓大棚16个,初步建成上瓦泉草莓采摘园区。2015年,上瓦泉村成立山东鑫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并投资200万元开工建设占地200亩的“999生态果园”,种植苹果、黄桃、猕猴桃、红杏、油桃、葡萄、蓝莓、核桃、金丝枣等十几个品种的果树,为实现“一年四季有花有果,游客采摘赏花不断”的目标,打下坚实的基础。2016年投资156万余元,建设300亩苹果和猕猴桃项目,通过项目建设提高了绿化覆盖率,改善当地荒山秃岭的面貌;通过使用土杂肥改善了土壤条件,杜绝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。2017年投资98万元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,护堰建设、河道治理、文化广场建设、绿化、路灯、广场灯安装、文体广场舞台建设、残垣断壁整修、墙壁美化、墙壁吊兰绿化、街道节点绿化、建设塘坝5个。2018年通过引进资本进山,和“淄博榛奇山庄有限公司”合作2018年初建育苗基地近400亩,聘请辽宁榛子研究所所长梁维坚教授为技术顾问。

俗话说:“给钱、给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”。王金成说,“团结务实,为民清廉”的村两委班子是全村经济得以实现健康、有效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,“支部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专业化生产体系是发展的结实后盾。

十年致富路,“领头雁”王金成带领上瓦泉村全村人经过不懈努力,使上瓦泉村由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、年人均收入仅千元的“经济贫困村”,一跃成为人均收入19000余元的经济强村、“步步有景观、处处是景点”的“小桥流水人家”式的旅游乡村。现全村经营农业人口900余人,其中,发展设施草莓、韭菜和黄桃种植的农业经营人口600余人,发展特色养殖、旅游服务接待等产业300余人。近年来,上瓦泉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、山东省旅游特色村、山东省生态文明村(社区)、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。王金成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、淄博市劳动模范、博山区十大杰出青年、博山区“乡村之星”、博山区第二批“颜山英才”等荣誉称号。

 

责任编辑:常青

   
 
 
Baidu

 

 

新闻热线:15801525287 新闻在线QQ:1514712365 投稿邮箱:zbcbnn@126.com

关于我们 | 广告业务 |联系方式 | 申请连接

频道运营:鲁讯网        法律顾问:付思刚

鲁ICP备15012212号